top of page

48

2024年 12月 刊

DOI:10.6622/RAE.202412_(48)

社會情緒學習融入國中藝術領域的 實踐與挑戰:教師觀點與教學指標的建構

The Practice and Challenges of Integra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Curricula: Teachers’ Perspectiv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Indicators


黃祺惠 Chi-Hui Huang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 Research Center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摘要

社會情緒能力攸關一個人的求學、工作、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SEL)是所有學生都應該享有的權利,近年來各國積 極推動相關教育政策,國內則於 107 學年度起開始試辦。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藝 術教師對於 SEL 融入藝術領域的看法與實施困難、建構 SEL 融入國中藝術領域 教學指標,並提出教學實施建議。本研究以美國「學業社會與情緒學習協會」提 出的 SEL 五個核心技能「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 係」、「負責任的決定」為架構,第一階段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訪談 8 位國中 藝術教師,據此研擬指標初稿;第二階段邀請 11 位專家學者及國中藝術教師填寫 三回合的德懷術問卷,建構 15 條指標。研究結果發現國中藝術教師對 SEL 重要 性持高度認同但也有不少挑戰。最後,本研究針對 SEL 課程教學、評量與學習環 境、教育師培機構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 : 藝術領域、社會情緒學習、教學指標


全文下載:



以文化維持教學法反思視覺藝術雙語教學之 研究:國小、國中及師資培育教師的 自我民族誌

Reflect Visual Arts Bilingu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Culturally Sustaining Pedagogy: An Autoethnography of Elementary, Middle School,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structors


朱弘期 Hung-Chi Chu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藝術教育系 博士生

Doctoral Student / Department of Art Education,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宋容姍 Jung-Shan Sung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藝術教育系 博士候選人

Doctoral Candidate / Department of Art Education,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楊琇鈞 Hsiu-Chun Yang

臺北市信義區雙永國民小學 雙語視覺藝術教師

Bilingual Art Teacher / Shuangyong Elementary School

摘要

近期臺灣實行雙語國家計畫,帶給教師許多挑戰。面對如何迎接雙語教育的衝擊, 本研究分別由國小、國中、師資培訓教師三位研究者撰寫雙語教學敘事,以自我 民族誌(autoethnography)為主要研究方法,透過三方相互分析後,呈現視覺藝 術教師以文化維持教學法(culturally sustaining pedagogy,CSP)理念反思雙語教 學的歷程。本研究中歸納視覺藝術雙語教學三點困境:(1)現今臺灣視覺藝術 雙語教育中與科目本質契合的教學理論尚未充足。(2)雙語教學中語言的使用 易流於表面,缺乏深刻的文化理解。(3)雙語教育目標與內容仍有待釐清。針 對上述三點困境,本文建議:(1)以文化作為視覺雙語教育的核心,實踐以「文 化維持教育」為理念的教學,將文化視為動態概念。(2)以文化視角理解當下 所處的環境,並增進國際理解。對於未來研究,本文建議參考 CSP 概念,構建視 覺藝術雙語課程與教學標準。


關鍵詞 : 文化維持教學法、自我民族誌、敘事研究、視覺藝術教育、雙語教育


全文下載:


AI 生成與人工繪圖對視覺設計專家與非視覺 設計專家的圖像創作之比較分析

AI Generation Versus Manual Draw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Using Images Created by Professional and Non-Professional Visual Designers


梁桂嘉 Kuei-Chia Liang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教授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Desig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孔垂暉 Chuei-Huei Kung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博士生

Doctoral Student / Department of Desig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摘要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圖像生成技術對數位圖像創作領域產生了顯 著的影響,不僅改變了產業的工作流程,也讓更多創作者能夠進行高品質的數位 圖像創作。本研究從視覺元素與視覺傳達的角度探索 AI 生成與人工繪圖的特性, 邀請 5 位視覺設計專家以及 5 位非視覺設計專家共同參與 AI 生成與人工繪圖的 創作,並透過 32 份問卷調查和文本相似度比較方法,對 8 項視覺元素以及 20 幅 AI 生成與人工繪圖進行了評估。研究結果顯示:AI 繪圖在形狀、比例以及線條 等視覺元素上的體驗評價較高,但在傳達節奏與韻律元素上的評價較差。此外, AI 生成與人工繪圖在傳達創作意象的效果上並無顯著差異。專家可透過優化提示 詞提升 AI 的輔助效果,但整體仍未超越人工繪圖;對非專家而言,AI 繪圖效果 有限,且在個別組別中人工繪圖的表現更佳。


關鍵詞 : 人工智慧、生成式 AI、AI 圖像生成、視覺元素


全文下載:



期刊頁首

藝術教育研究學會

本學會期刊《藝術教育研究》網頁獲「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

電話:02-27321104 # 53397

通訊地址:10671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館3樓M331室

©2022 藝術教育研究學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