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9

2025年 5月 刊

DOI:10.6622/RAE.202505_(49)

低視力多重障礙兒童在塗鴉階段的繪畫與教學策略探究

Investigating Drawing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Children With Low Vision and Multiple Disabilities in the Scribbling Stage


伊彬 Bin 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教授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Desig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林禹葳 Yu-Wei Li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 Department of Fine Ar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摘要

本研究探索低視力多重障礙(以下簡稱多障)兒童塗鴉階段之繪畫特徵,並提出 教學策略建議。參與者為兩位就讀視障學校少有繪畫經驗的低視力多障男童,一 位 5 歲有癲癇與肢體障礙,就讀小班;一位 9 歲有聽覺障礙,就讀小二;分別進 行個別 17 週與 19 週的教學。教學過程混合實物觀察、圖畫書共讀、創意遊戲、 多媒材塗鴉,收集作品各 55 張與 224 張。研究發現:參與者能從無秩序塗鴉快 速進階並停滯在命名塗鴉;塗鴉階段內的細部發展順序大致與既有理論相符,但 渦線、封閉形等則為較困難的基礎塗鴉。參與者在肌肉控制、專注力拉長、以及 口語表達上有所進步;且建立了繪畫觀念,能感受畫畫的樂趣,出現創作需求; 也能將命名分別與顏色、動作、視覺形式連結說出故事。最後研究者歸納教學心 得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 :多重障礙、低視力、塗鴉、認知發展、繪畫


全文下載:



創建連繫:視覺藝術教師策展教學法的影響與成效研究

Building Nexu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iveness and Impact of Teacher-Curator Pedagogy in Visual Arts


許嘉欣 Claire Ka-Yan Hui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 博士生

Ph.D. Student /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Arts,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譚祥安 Cheung-On Tam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Arts,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摘要

隨著免費線上視覺資源與數位工具的普及,視覺藝術教師資源運用更高效,但科 技導向課程規劃仍具挑戰,尤其在 COVID-19 疫情期間。近年來,香港藝術文化 博物館迅速發展,2019–2022 年間相繼開放翻新的香港藝術館、M+ 視覺文化博物 館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為博物館教育創造新機遇。基於此,我們提出「視覺藝術教師策展教學法」,並對香港中小學進行研究,以教師為「數位策展人」透 過虛擬展覽促進學生學習。採用設計本位研究法(design-based research),涵蓋 2021–2022 學年度,共 6 位教師與 331 名學生參與。研究分三階段:(1)教師培訓; (2)虛擬展覽與學習活動設計;(3)透過訪談與問卷評鑑成效。結果顯示,學 生學習顯著改善,包括:(1)促進自主積極學習、(2)強化學習情境的營造、(3) 透過社群媒體分析促進同儕學習與互動。研究亦為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及推動數位 藝術教育提供洞見。


關鍵詞 :虛擬展覽、專題學習、視覺藝術、策展教師、線上學習


全文下載:


國中生繪本創作課程之社會情緒學習成效探究

Expl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in a Picture Book Creation Cours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曾芊菱 Chien-Ling Tseng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江學瀅 Shyue-Ying Chiang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摘要

社會情緒學習為當代公民必備之素養,設計良好的課程能提昇素養之學習。本研 究以質量混合的研究方法,於北部地區國中八年級生為教學對象,連續九週實施 於視覺藝術課程,以情緒主題繪本引導學生創作象徵性情緒故事,探討社會情緒 學習之成效。課程實施前與後以「社會情緒學習量表」施測,並以相依樣本 t 檢 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在學習之後更理解社會情緒學習概念。質性探究由多 元資料分析學習成效,篩選 11 位前、後測分數差異最大的學生進行訪談,結果發 現學生能認識情緒種類但自我情緒覺察有限,合作學習幫助學生更理解同理共感 與人際溝通力,學生過去的繪本閱讀經驗影響學習成效,多數學生因喜愛繪本創 作而投入學習,但情緒學習效果具個別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本課程具有成效,能 提供對社會情緒學習為主題的跨領域教學有興趣之藝術教育與相關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 :社會情緒學習、國中生、繪本創作


全文下載:

身心學結合面具應用於國中表演藝術課程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Somatics and Mask Applications in Junior High School Performing Arts Curriculum


江之潔 Chih-Chieh Chiang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 博士生

 Doctoral Student / Ph.D. Program in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ts Innovation Studie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摘要

本文以身心學的理論為基礎,梳理 Jacques Lecoq 體系的面具應用,提升身心學結 合面具應用的多元實踐性。研究聚焦於青少年身體覺察之創新可能,以戲劇情境 下的「面具」練習,打破文化制約下被壓迫的身體,引導個體動中覺察、從角色 的身體行動反觀自身的身體狀態,激盪課程實踐。本研究採取參與觀察法,研究 目的為:(1)應用身心學觀點,發展國中學習階段面具融入身心學的課程設計; (2)探討身心學結合面具提升國中生身體覺察之影響,並記錄教學省思。研究 發現:面具能有效突破青少年的焦慮感,將注意力回歸到自身;身心學結合面具 的應用可提升並改善青少年的身體覺察狀態;中性面具促進青少年釐清自我意象 與動作本質、幼蟲面具與表情面具能促進青少年以他者的視角覺察身體變化,反 觀自我的狀態。最後,根據研究結論給予藝術教育工作者實質建議。


關鍵詞 :身心學、身體覺察、表演藝術課程、面具


全文下載:

期刊頁首

藝術教育研究學會

本學會期刊《藝術教育研究》網頁獲「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

電話:(02) 8275-1414 # 281

通訊地址:220307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藝教所)

                   (期刊相關聯繫方式請另見上方「投稿」一欄資訊)

©2022 藝術教育研究學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