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3

2007年 5月 刊

DOI: 10.6622/RAE.2007.13.01

中學生在參與音樂創作活動後動機和態度之改變

Changes in Self-Reported Motivation and Attitudes of Secondary Students Following Music Compositional Activities


梁寶華 Bo-Wah Leung

香港教育學院體藝學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Creative A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摘要

動機是音樂創作的重要條件,但有關音樂創作的動機研究卻頗為有限。本研究調查香港中學生從事音樂創作後之動機轉變;研究員邀請來自四間中學的 810 位學生回應一份創作前和創作後的問卷調查,並比較他們在創作前後對音樂創作的動機差異;另外,學生性別和修習樂器亦為此研究的重點。結果顯示,男生和非樂器修習者的音樂創作動機在創作前顯著較女生和樂器修習者為低;然而當他們完成音樂創作活動後,男生和非樂器修習者的音樂創作動機顯著提升,而女生和樂器修習者則大致維持不變。另外,質化數據顯示,透過實際參與創作,學生對音樂創作活動的內在價值和成就價值得以提升。最後,本文亦提出一些有關音樂創作教學的 具體建議。


關鍵詞:自我效能、音樂教育、音樂創作、創造力、期望價值理論、動機


全文下載:


 

台灣兒童圖畫書插畫之時代風格:1987-2003年民間出版現象與美感偏好

The Style of an Epoch in Children’s Picture Book Illustration: The Aesthetic Preference and Phenomena of Private Sectors Publication, 1987-2003


伊彬 Bin I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Graduate Institute of Desig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林慧雅 Hui-Ya Lin

二信高中廣設科 教師

Teacher / Department of Commercial Design Erh-Hsing High School

摘要

兒童圖畫書插畫欣賞被視為審美教育的一環。本研究分析 1987-2003 年,信誼以外,台灣民間出版童書插畫風格特徵,比較既有研究,找出插 畫發展軌跡與相關意涵。研究方法採用伊彬(2000)之方法與架構,分析 575 筆插畫樣本,歸納出 11 大項 28 小項風格。研究結果為:一、插畫風格 發展分為三大時期。二、風格演變之意義為:1.消費對象擴大、市場擴展至 國際、其它藝文工作者加入創作行列、製作題材變動等為插畫風格範圍擴 大及種類多樣化之原因;2.插畫家的職業層面與社會角色以及來源不同於以 往;3.圖畫書行銷手法改變;4.插畫與動畫、漫畫的關係愈趨明確。三、研 究結論為:1.出版社的理念策略不同,反映在風格之呈現。2.早、晚期插畫 家風格呈現模式不同,與年代背景有關。3.風格與題材有關。4.圖畫書可朗 讀性降低。5.童書插畫風格與審美教育之關係密切。6.童書插畫產業需被重視。


關鍵詞:兒童圖畫書、民間出版社、插畫風格、審美教育


全文下載:


 

社區美學與文化建構的省思:香港上海街社區個案的視覺文化敘述、詮釋及意涵

Introspection of the Community Aesthetics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Narrative, Interpretation, and Meaning of the Visual Culture of Shanghai Street in Hong Kong


黎明海 Ming-Hoi Lai

香港教育學院體藝學系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Creative A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劉仲嚴 Chung-Yim Lau

香港教育學院體藝學系 講師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reative A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摘要

本文針對香港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舊社區之一油麻地上海街為探究核心,藉此探討生活和活動在該場域內的當地人如何藉視覺影像去詮釋、建構屬於場域內人、事、物三者之間的生態依存關係,及它們在社會急劇轉 型的大環境背後的深層意義。研究發現上海街視覺文化敘述、詮釋及意涵可分為形而上和形而下兩個不同但息息相關的層面來加以論述。當地人對視覺影像作詮釋時,不但結合物理和心理層面對社區文化作出重新詮釋, 還指出了上海街的視覺文化隱含著某種統整形而上和形而下及異常含糊的美學特質,而這種特別的美學觀念卻形塑了大眾集體回憶。然而,在面對 全球化、社會轉型、人口老化和大型資本百貨的入侵,使這美好回憶為創 建未來新社區帶來變數和挑戰。


關鍵詞:社區美學、香港上海街、敘述、視覺文化、意涵、詮釋


全文下載:


 

「批評與脈絡學習」在藝術師資培育的應用研究:跨文化的觀點與在地教學行動研究的省思

Implications of Critical and Contextual Studies in Art Teacher Education: Critical Reflection on a Cross-Cultural Study in Englandand an Action Research in Taiwan


羅美蘭 Mei-Lan Lo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Graduate Institute of Visual Arts Education National Hualien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摘要

本研究資料取自九十四學年度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執行時間從 2005 年 8 月至 2006 年 7 月,研究要旨為:從跨文化研究觀點探討「批評與脈絡學習」在藝術師資培育之應用。研究者首先從文獻探討和實地訪察來探究英國藝術師資培育「批評與脈絡學習」的理論,然後考量台灣藝術教育現況和視覺文化特色,來設計藝術賞析專題課程,邀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九十四學年度修習「藝術與人文教學設計」課程的美勞教育學系三年級 39 位 學生和「藝術鑑賞與批評專題研究」課程的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一年級 7 位學生為課程參與者,進行教學行動研究。在研發藝術賞析課程方案過程中,除了轉化運用英國學者 Rod Taylor 和 Nicholas Addison 的「批評學習法」 理論外,研究者在教學實務中發展「審美關懷」藝術教育理念、運用 ICT (資訊傳播科技)支援藝術教學,最後提出批評與脈絡學習方案在台灣藝 術師資培育跨文化應用的檢討與建議。


關鍵字:行動研究、批評學習、跨文化、審美關懷、藝術師資培育


全文下載:


期刊頁首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