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在美術課的女孩繪畫

社區大學 MV 流行熱舞融入式課程實踐經驗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the Infusion Curriculum for the MV Popular Dance Class at a Community College

徐敏雄 Min-Hsiung Hsu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Graduate Institute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National Chi Nan University 

摘要

臺灣社區大學以「知識解放、邁向公民社會」為主要辦學目標,亦即透過各類課程協助學員從主觀經驗出發,認識自身與外在世界的意義與動態關聯,並反省各類知識的合理性。為使藝能類課程能發揮知識解放的功能,本研究以 MV 流行熱舞融入式課程為個案,透過非結構式訪談、撰寫學習單以及課堂攝影等方法蒐集資料,瞭解學員從舞蹈學習初期到參與本次融入式課程結束的過程,以及學員對於舞蹈技巧、身體意象、社會文化內涵及其關聯性的學習狀況。研究發現,單純舞蹈技巧操練有助於學員掌控自己的身體,透過達成既定舞蹈標準能提升學員成就感;而五次融入式課程的參與則可擴展學員對多元身體意象標準、學習歷程體驗及舞蹈風格的
認識,甚至進而反省自己的刻板印象。研究同時發現,在融入策略與教學方法的使用上,講師若能善用反思性媒體素材,或足以引發學員感同身受的生命故事,藉以傳遞多元社會文化議題,將有助提升學員舞蹈學習動機及反思學習成效。

關鍵詞:成人舞蹈教育、社區大學、舞蹈課程、融入式課程

01

大學戲劇通識課程對非藝術科系大學生戲劇知識、涉入程度與觀賞行為之影響

Effects of Drama General Course on Non-artistic Major College Students’ Drama Knowledge, Involvement, and Viewing Behavior

游志青 Chih-Ching Yu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王子駿 Tzu-Chun Wang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博士生
Doctoral Student /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摘要

針對非藝術科系大學生所開設的藝術通識課程,其目的在於傳遞系統性藝術知識的同時,亦能夠培養學生對於藝術的興趣。因此,大學藝術通識課程之教學成效衡量,不應僅止於課堂之測驗評量或成果展現,亦需探討課程能否促成大學生對藝術之正面心理認知與實際行為。本研究應用消費者行為觀點,探討戲劇通識課程對非藝術科系大學生在戲劇知識、涉入程度與觀賞行為等方面之影響;利用索羅門四組準實驗設計
控制前測污染效果,以期更精確地檢測戲劇通識課程對各研究變數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非藝術科系大學生之戲劇知識、涉入程度與觀賞行為,於接受戲劇通識課程後皆有顯著提升,亦顯著高於未接受戲劇通識課程訓練之學生。本研究之實務意涵可以提供教育單位在戲劇通識課程內容規劃與成效評量方面之參考,亦可以做為藝術管理單位(例如文化部)在推廣戲劇藝術時,構思跨部門整合方案之規劃方向。

關鍵詞: 消費者行為、涉入程度、戲劇通識課程、戲劇知識、觀賞行為

02

視覺故事感特徵與讀者感受之探討

Exploring the Reader’s Perception Differences through Visual Storytelling

黃啟梧 Chiwu Huang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and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Desig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莊妙仙 Miao-Hsien Chuang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博士生

Doctorial student / Graduate Institute of Design,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摘要

後現代主義特徵如複雜矛盾、遊戲、趣味、歷史感等,一掃現代主義模組化、形隨機能之設計準則,也帶動敘述設計之熱烈討論。設計師們喜歡以作品說故事,而讀者大眾(或產品使用者)地位提升,其想法、感知與情感反應也變得舉足輕重。本研究採開放性譯碼分析、問卷調查法等,探討影像閱讀者對平面設計故事感形成原因。結果發現高故事感具兩大特徵:(1)視覺構成:包含高度視覺認知、典故童話角色、誇張之人物表情、戲劇性豐富細節、手寫塗鴉;(2)情感反應:包含溫馨趣味等正面情感、熟悉感、懷舊、期待故事情節等。本研究亦假設:影像閱讀者對故事感感受程度會有高中低之差異,不同年齡層讀者對故事感之感受亦有差異,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分析獲得證實,實用顯著性亦達中等水準。本研究期望作為往後藝術設計教學之參考,並啟發學子視覺影像創作與思考詮釋之能力。

關鍵詞:故事敘述、視覺故事感、視覺構成、情感反應

03

全觀性美感體驗對學校教學意涵之探究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Implications of Holistic Aesthetic Experience for Teaching

陳玲璋 Ling-Jan Chen
國家教育研究院 助理研究員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xtbook,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摘要

本研究的宗旨乃是從「日常生活美學」運動所揭示的「尋常體驗遍是美感」觀點出發,以後設認知理論為主軸,整合自我決定等相關理論與實證研究暨中外教學現場之研究案例,綜整闡析美感體驗的全觀性質以及開放的心靈、興趣與關注、啟動想像力、探索與發掘、產生洞見等五項全觀性美感體驗要素在教與學上的意蘊。主張學習者若能經由教導者適當的全觀性美感體驗教學引導,藉互動性、動態性與多構面性之後設認知學習鷹架,以產生深層興味與自主性之轉化學習,將有助於學習效果之提升與生命意義之豐實。期盼此種跨領域、將理論融入日常生活實踐中的全觀性美感體驗視野能夠提供教師實務教學、強化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我國美感教育政策制定若干參考意蘊。

關鍵字:日常生活、全觀性美感體驗、自我決定理論、後設認知理論、美感體驗要素

0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