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概述藝術教育研究與書寫

林小玉

藝術教育研究學會理事長、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教授兼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藝術教育研究與書寫是一個牽涉極廣的範疇,本文只是一個開頭,希望透過本學會會訊以及其他平臺與刊物,分享藝術教育研究與書寫範疇下的相關概念。學會會迅以簡明通達為要,內容無法深究或全觀之處,還請體察。

一、以研究之名

       創造力(creativity,C字開頭)被認為是追求新穎且致用相關的人、歷程、結果,有大C與小C之分,大C 指的是改變人類文明或文化的創造力,而小C 泛指生活中的小創意。

       以這樣的概念來看研究,研究(research,R字開頭)既然是蒐集、分析及解釋資訊以回答研究問題的過程,故也可以有大R與小R的分別。大R如在各領域做出極重要發現或發明的諾貝爾獎等級研究,又如國家整合型研究計畫產出之重要成果,小R則如同我們日常生活中研究「三倍券如何使用以獲致最大的價值」等。

       吾人平日就有蒐集、分析及解釋資訊以回答問題的經驗,足見小R常見於一般日常。但學術研究所期待的研究重要性(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受到肯定、研究方法可以被認可、且以符合學術規範的形式產出,則有賴藝術教育研究知能與素養的養成。

二、關於藝術教育研究一詞

本學會的關鍵概念「藝術教育研究」一詞至少包括三個詞語,即「藝術」、「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研究」,這些詞語各帶有研究上之挑戰:

(一)藝術的獨特性

藝術係人類感官之聽覺、動覺、視覺等之藝術化歷程與結果,有別於人類的其他經驗與形式。同樣屬於藝術領域,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出版的1997藝術各科的評量架構中,舞蹈、音樂、戲劇、視覺藝術學門本質於創作(creating)、表演實作(performing)、回應(responding,多指探究與分析藝術作品)之組合樣態也各有異:舞蹈與音樂視三者彼此互動但具區隔性,且同等重要。戲劇的創作與表演實作多被認定合而為一,觀眾、創作參與者對於表演實作之回應也屬重要。視覺藝術非表演藝術,通常不涉及或不重視表演實作(Education Publications Center, 2001)。

由上述可知,同樣倚賴感官,同樣涉及創作、表演實作與回應等面向,但舞蹈、音樂、戲劇、視覺藝術學門各有獨特性,加添藝術教育研究本質上之挑戰。

 

 

 

 

 

 

 

 

 

 

圖1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量1997藝術領域各學門評量架構

資料來源:Education Publications Center (2001, p. 3).

(二)藝術教育範疇之多樣性

教育基本上是人類社會和個人求生存的一種活動。教育活動,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傳遞與創造的活動,亦即是一個價值引導的過程,或許可以將教育定義為「助人成己、成人、成物的過程」(黃光雄,1996)。

藝術教育在這樣的脈絡下,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範疇,連結不同的價值引導。以音樂教育為例,其範疇可概略分為以下主題,相信其他藝術學門之主題多元化亦同理可推,藝術教育關注之面向如此多元,欲加以深究,有賴判讀積累的文獻與不斷的反思探究。

表1 音樂教育的範疇

資料來源:研究者改寫與彙整自李家菁(2006)、莊麗蓉(2015)、  陳曉雰(2005)、賴美鈴(2005)。

(三)藝術教育研究取徑之特色與挑戰

       研究可說是一種發現事實的活動,藝術教育研究多屬於其中的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即為解決實際發生的特定問題之活動,以擴大知識領域,解答研究問題(彭慰,1995)。

       藝術教育研究可透過不同研究方法來進行,然而每一研究方法背後隱含之學術意念、價值,選擇該研究方法伴隨而來之限制,以及執行該研究方法對於研究者將帶來之挑戰,是每位研究人員必須正視並試圖掌握的。研究方法的分類有各種不同說法,但藝術教育研究方法不外乎四大取徑,且與英文的Be動詞時態緊密相關。

表2 音樂教育研究之四大取徑

資料來源:研究者改寫與彙整自Pandey & Pandey (2015); Phelps, Ferrara, Sadoff & Warburton (2007);  Rainbow & Froehlich (1987).

 

三、當研究碰到書寫

       藝術教育研究之書寫,又是另一個要克服的關卡。書寫與個人論文寫作風格與習慣有關,也關乎研究書寫對象與投稿標的,更必須符應所屬學門屬性與慣用之格式規範。

個人論文寫作風格與習慣有賴於培養,畢竟研究書寫不同於作文,書寫內容須符合學術規範。建議以大量閱讀相關文獻為基礎,從中掌握研究脈絡,了解相關理論,知悉研究手法,培養解讀資料與詮釋結果的能力。以此為前提,再搭配多方練習,研究書寫之習慣與知能於焉養成。

       此外,研究書寫一定要確知書寫閱讀對象與投稿標的,以期刊投稿而言,應熟讀期刊的投稿須知,閱覽該期刊收錄的文章以掌握期刊審稿特性,以融入期刊脈絡,提升研究投稿之接受度。

       至於所屬學門屬性與慣用之格式規範,以藝術教育常用的APA 格式,是指美國心理學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所發行的出版手冊有關論文寫作的規定格式。APA格式 創始於1929年,提出一套增進文章可讀性的書寫歷程與書寫標準。第一版只是一篇刊登於Psychological Bulletin的7頁文章;2019年發行第七版,篇幅達326頁。主要規範 (1) 文章結構;(2)文獻引用 ;(3)參考文獻;(4)圖表製作;(5)數字與統計符號;(6)其他常用格式等。藉由格式之一致性,達到關注內容而非格式,以及快速提取關鍵要點之目的(林天祐,2010;林松柏,2014;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0)。吾人應了解,研究書寫之所以需要套用特定格式,是為讓讀者關注內容,以及快速提取關鍵要點。因此,藝術教育研究者在學習使用進而掌握格式之餘,宜體認格式係手段,內容才是目的之深意。

四 、尾聲—藝術教育研究之傳承

       藝術教育研究需要傳承,把一個問題藉由研究獲得明確答案的喜悅,是藝術教育研究者最值得與年輕研究人員分享的初衷。

       研究之價值性或許見解不同,研究之好壞或許判定有異,但研究書寫不要踩到對錯的地雷,如研究方法的誤用,或學術倫理的紅線。此點,也欲藉由本文提醒。

       研究的源頭是來自疑問或好奇,可能是受到理論(theory)、實務(practice)或研究(research)之啟發(Hodges, 1996),每個研究點子都有可能發展成具有研究價值的研究軸線。以直笛教學為例,理論引起的疑問或好奇,如:「看到一個教育理論叫差異化教學,那是什麼?」;因為實務經驗帶動的疑問或好奇,如:「班上學生直笛吹奏能力與興趣差異很大,怎麼辦?」;來自研究觸發的疑問或好奇,如:「如果把差異化教學應用在教學場域,該怎麼做?  成效會如何?  不同學習階段應有不同的作法嗎?」疑問或好奇常轉瞬即逝,建議年輕研究者可隨時記錄自己發想或文獻閱覽到的各種研究想法,以利日後提取。

       為增加自己的學術研究能量,吾人可以多參與校內外及國內外各種學會、研討會、社群組織、以結識朋友,掌握新興議題與研究趨勢,分享研究資訊。另外也鼓勵爭取見習研究執行之機會,如擔任研究助理,可提早接觸計畫撰寫、申請、執行、結案以及發表等不同歷程。當然最重要的是練習發表,小至研究生的期中、期末報告,大至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均可以口頭、海報或期刊投稿發表為目標,讓自己習慣研究程序,了解發表慣例,從學習發表、習慣發表,到志在發表,並且樂在發表。

       藝術教育研究路上,期待更多同好與生力軍的加入!

參考文獻

李家菁(2006)。1994-2005年臺灣地區音樂教育研究論文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臺北市。

林天祐(2010)。APA格式第六版。 取自 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PA6th. pdf

林松柏(2014)。APA 格式與教育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3), 33-39 。

莊麗蓉(2015)。1988-2015年臺灣音樂欣賞教學相關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臺北市。

陳曉雰(2005)。JRME回顧─2004年之內容分析。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 346-361)。                      屏東縣:國科會人文處藝術學門。

彭慰 (1995)。研究方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1976/

黃光雄(1996)。教育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賴美鈴(2005)。音樂教育碩士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1994-1995)。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                        (頁23-48)。屏東縣:國科會人文處藝術學門。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0). About APA style. Retrieved from https://apastyle.apa.org/about-apa-style

Education Publications Center (2001). The NAEP 1997 arts report card: Eighth-grade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Jessup, MD: Author. Retrieved from                                                                      https://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pdf/ main1997/1999486r.pdf

Hodges, D. A. (Ed.). (1996). Handbook of music psychology (2nd ed.). Buford, GA: Hawkins.

Pandey, P., & Pandey, M. M. (2015). Research methodology: Tools and techniques. Romania, European Union: Bridge              Center.

Phelps, R. P., Sadoff, R. H., Warburton, E. C., & Ferrara, L (2005). A guide to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5th ed.).                  Lanham, MD: Scarecrow.

Rainbow, E. L., & Froehlich, H. C. (1987).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atic inquiry. New York, NY: Schirmer.

234547457.png
321654.png
321654.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