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藝術教育研究學會會訊 第5期

Arts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sletter 5th Issue

 
 
 
 
 

議題
藝術領域教育研究趨勢─藝術領域中對於科技的應用和體驗

淺談經典藝術的數位再製與沉浸體驗---以Atelier des Lumières為例

饒海平 

宏國德霖科技大學創意產品設計系兼任講師、藝術教育研究學會秘書長

        因為科技的跨界應用於藝術的展演而改變了觀看的方式,再以體驗的思維出發,建築空間成為藝術展演的舞台,隨著音樂的流瀉,圖像藝術已經進化成為一種科技劇場形式,這就是法國巴黎的「光之工坊」Atelier des Lumières的展覽內容。Atelier des Lumières (光之工坊)由私人文化營運商Culturespaces所管理,以沉浸式藝術的形式來執行一項社會藝術和教育計劃,繼2012年普羅旺斯萊博鎮(Les Baux-de-Provence)開設了Carrières de Lumières藝術中心之後,於2018年在巴黎創建一個數位藝術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ères,它是位於巴黎第11區的19世紀的廢棄鑄鐵廠所改建成,是總佔地面積共約3,300平方公尺,具有10米高牆的互動式展覽空間。內部空間畫分兩個展區:一為佔地1,500平方公尺的「LA HALLE」,另一區及160平方公尺的「LE STUDIO」。在「LA HALLE」展區中使用120部 BARCO 雷射投影機、50部 Nexo 喇叭及1部 AMIEX® 空間音響系統。在這次當期的展覽中,在「LA HALLE」中展示區域規劃有:1.中間的大型環形柱狀展區(內部展示原畫作的訊息)、2.方形舞台連結細長柱狀展區、3.水池區、4.鏡面牆之長方形展區附帶天花板投影、5.二樓觀賞台也是展示區。除了鏡面牆區外,天花板部分皆無規劃投影效果,這規劃能見展覽團隊企圖在同一展區中打造各種可能形式的空間去呈現多樣的展示效果,空間就是展演藝術的畫布,創造無邊界的360度全景沉浸式體驗。

博物館成立的理念是想利用沉浸式藝術做為一個藝術和文化教育項目,以階段式且在有趣又獨創的旅程中,帶領孩子進入大師藝術家的核心世界,與藝術家的作品建立親密聯繫,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同時鼓勵學習機會。沉浸藝術是利用科技用做為接觸圖像藝術的入門方式,並且推廣經典藝術,讓藝術融入現代,在2022年有超過 7,000 名兒童將受益於這種教育創意教案。

       在LA HALLE 展區中,2022 年 2 月 18 日 - 2023 年 1 月 2 日的檔期中,主要規劃以藝術史上的重要大師立體派始祖塞尚為主題,再搭配抽象畫派和表現主義的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透過兩段數位投影循環撥放的方式來展出,總片長大約30分鐘。將百幅經典畫作化身的繽紛光影,將原本的單調的工廠建築幻化成一個目眩神馳的世界,影片內容透過數個主題去串連大師不同時期的創作靈感,再搭配能襯托畫作精神性的音樂,為觀眾呈現一個如旅程般的欣賞觀點。

由數位藝術家與沉浸式藝術展創意總監Gianfranco Iannuzzi帶領的製作團隊以「塞尚,普羅旺斯的光」為主標題,並以六個子標題去呈現塞尚的創作內涵與風格,分別為: 1.在靜謐的穹頂下、2.和自然交融的人體、3.塞尚內心的折磨、4.寧靜:每天的生活感受、5.畫面構成:工作室、結構化、靜物、6.晚期作品:普羅旺斯的風景,片頭由塞尚的執著的藝術實驗對象「蘋果」起始,片尾則由其登峰造極的「聖維克多山」一系列作品擔任。在第一個主題中藉由塞尚的風景畫帶領觀者走到戶外,漫步長廊林間,作品如詩歌般的讚頌這些可親的自然,帶給他寫生的啟示,為他日後的不同畫風揭開序幕,第二段展現塞尚對於人體的奇異的感性的及神秘的領悟,將人體與自然景物交融,在畫面中式多半以對角線的方向出現,以明亮的色彩呈現,重視人體與自然景物的重組,呈現形狀及顏色的協調感,搭配的音樂是爵士樂Lonesome Blues,在第三段影片中從充滿人性生命力的意象轉向直面藝術家內心的掙扎,以自畫像作為主軸,他曾說「世界不了解我,我也不了解世界……這就是為什麼我退出世界」為這段折磨下註腳,影片的素材採用作品中的筆觸,一筆筆的筆觸漸漸構成自畫像的過程,再以Henry Purcell 之KingArthur or the British Worthy - Act III的音樂來凸顯藝術家心路歷程的孤獨與煎熬。第四段釋放了藝術家內心的壓力,帶領觀者走向普羅旺斯的村莊中。在他的家鄉,塞尚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五顏六色的房子和風景交替出現,在普羅旺斯,塞尚畫了他的家人,他的鄰居,還有他社交圈裡的人物,這些樸實的肖像凝聚成畫家閑適的小日常。 第五段開始就著眼於塞尚邁向立體派大師的歷程。他曾說「把自然景物看成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的話語就是這段最好的詮釋。此階段利用靜物畫去展現大師在構圖、顏色的變化、水平和垂直線的相互作用,表達內心現代性,對於靜物與花卉這樣的繪畫主題,塞尚透過幾個角度研究,探索物體上的光,通過複雜與豐富的色彩將其展現得栩栩如生,為立體派浮現鋪路,也把觀眾帶入絢爛的漩渦。第六段進入塞尚晚期的作品,塞尚說「我試圖只通過顏色來呈現透視」。這邊讓觀眾身臨在廣闊的海洋全景,有燃燒耀眼的太陽,更加讓人體會色彩的力量,接著畫面被貝姆斯採石場所取代。 進入了新的繪畫風格,在這階段塞尚在發現了基本的、不變的自然結構,他告訴我們:「自然對人類而言比所見的更為深沉,因此要靠波盪的光線的引入」。藉由紅色、黃色和足夠的藍色來表達透視的氛圍。
        應用數位科技,擷取大師作品中的重要視覺元素、創作歷程等訊息,讓空間與藝術結合,透過劇場的模式,創造出以五感體驗的動人感染力,在一次的觀賞體驗中可以窺見大師百幅作品,了解大師一生創作的精隨,歷經一場經典再製的美學盛宴。

圖1   第二子題畫面及2樓看台
(圖片來源:https://www.atelier-lumieres.com/fr/cezanne-lumieres-provence)

圖2 第三子題畫面及方形舞台連結細長柱狀展區
(圖片來源:https://www.atelier-lumieres.com/fr/cezanne-lumieres-provence)

 

圖3 片尾面及水池展區
(圖片來源:https://www.atelier-lumieres.com/fr/cezanne-lumieres-provence)
 

        此模式對於已經問世百年以上的作品來說,無疑是一種再製,這種嶄新的展演方式是僅僅注重作品畫面圖像,並一定要與音樂的共同演出,而形成娛樂層面較高的形式,而且這種再製的方式對於經典作品的尊嚴或神秘性來說有些扼殺也忽略了原作畫面還有其他關於筆觸輕重濃濁以及真實色彩呈現等訊息,然而相較傳統與作品真跡面對面的觀看方式,必須要跑很多的美術館,或是看完一本大部頭畫冊才能了解大師的創作歷程,此觀展方式對於現今以視覺影像為主要溝通的年輕人來說,是用他們熟悉的媒體形式,並且能在短時間內使其了解,讓其感動,接著有機會能使其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這對於舊形式的藝術來說就是再生。相較於傳統博物館,被數位藝術吸引的族群更為年輕,促使年輕的觀者更容易接觸過去的文化與藝術。

       Atelier des Lumières (光之工坊)在2018年的初試啼聲,就迎來超過65萬參觀人次,即可見一般,證明了這座藝術博物館的成功,以及沉浸式體驗藝術的趨勢。誠如Atelier des Lumières 計畫的總監 Bruno Monnier 所言,數位藝術會在21世紀的展覽中佔據一席之地,因為它是個強大的傳播載體,能夠跨越時代的藩籬搭起橋梁,盡可能地讓更多的人接觸經典。數位藝術是下一個世代傳播藝術的最主要模式,傳播性或許就是數位藝術最具代表的時代意義。

 

參考資料:
1.    Atelier des Lumières -- Press kit”CEZANNE, THE LIGHTS OF PROVENCE。2022取自https://www.culturespaces.com/sites/ceportail/files/dp_adl_cezanne.pdf
2.    Lan Liu(2019)。巴黎「光之博物館」打造沉浸式夢幻空間!讓你置身梵谷《星夜》、日本浮世繪名畫中。La Vie,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1900099
3.    墨刻月刊編輯部Wei(2018)。奇幻光影的新藝術。TRAVELER luxe旅人誌 11
月號,第162期,2018

_spi3775_edited.jpg
_spi3791.jpg
_spi4061.jpg
bottom of page